心理學家Hyunjin Song和Norbert Schwarz就曾提過:如果文字難以閱讀,人們就難以產生行動。透過讓實驗者觀看易讀性高的字型(Arial)及易讀性低的字型(Mistral),列印同樣內容但不同字型的日本手卷食譜分別給兩組不同的人。結果發現,使用易讀性高字型所列印出來的食譜,被認為制作日本手卷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也不需要什么烹飪技巧。根據這項實驗發現,文字的易讀性會影響人們對任務難易度的認知。
隨著網站品牌設計意識的抬頭,個人或者企業都希望自己的品牌具原創性,而越來越多例子再再說明了字型的重要,這也是為什么字體設計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
1.機械明朝(實驗字型,暫名) | 麥綮桁
鑼機(Milling Machine)刻成的字型在香港稱為「啰機字」,日本則稱為機械雕刻用標準書體。從香港告示中七位數的電話號碼推斷它大概是七十至八十年代的產物。為了方便并統一師博的制作,早于1967年,日本工業標準調查會(JISC)為機械雕刻的標準字體制作出本工業標準(JIS)規定,作為通過工業雕刻產生字符的標準。
啰機字原理是由機器上的刀片360度旋轉于膠或金屬板上雕刻出文字,因此字型不會出現粗幼變化,尾端呈現圓角,且由于避免刀片在雕刻時損壞的關系,一般文字都會設計成縱、橫線,盡量減少筆劃避免過多的交集。為減少大量生產制作時的工序,使師傅能以一筆完成,考慮到技術的限制,其獨特的造型設計可以說是來自功能與規限下逼于無奈而產生的美學。以啰機字獨特筆劃造型作原點,加入明體能表現出漢字的古典韻與人文氣息的特質,麥綮桁開始設計這款實驗字型。然而皆還在探索階段,希望能為圓體類字型帶來新的可能性。[節錄自 FB: Makkaihang Design]
Photo: Makkaihang Design FB
Photo: Makkaihang Design FB
2.日日新| 陳冠穎
「日日新」字體的創作靈感,來自創作者陳冠穎偶然發現,日本時代發行的報紙《臺灣日報》中的廣告手寫圓體,不僅呈現溫和柔軟的風格,亦使版面更添活潑,參考臺灣在明治-昭和時期報紙中,廣告標題圓體字的基本骨架而制成。在筆畫之間交叉的部分,仿制因印刷在紙上過程造成的暈墨視覺效果。部分筆畫的起筆與收尾皆做了仿手寫筆形的處理,帶有溫潤風,為一款具有復古風格和手寫感的圓體。而字體則以它所發源的刊物為名,也致敬那個摩登而自信的時代,故稱為「日日新」。[節錄自FB: 字戀]
Photo: 字戀FB
Photo: 字戀FB
3.淚體| 楊宗烈
以淚滴作為靈感發想的創作來源,運用如淚滴、水滴流暢線條,將淚滴形狀流暢的散落字里行間。淚體不僅結合明體橫細直粗的架構,還加入了書法細致筆運的特色,將圓體與針筆書寫的現代感線條完美結合。不只如此,在線條端點加強積墨的特征,讓字體更富有手寫觸感。字體中部分點與筆畫之間故意不相連,讓文字表現更生動,就像空氣與光線在文字間流動般,也讓它于2016榮獲日本森澤Morisawa Type Design Competition 票選為人氣獎。
Photo: Justfont
4.回想體| もじワク研究
主要是以參考森川龍文堂假名活字版片假名作成的文字,雖然是日文字型,但也收錄了相當豐富的漢字。
Photo: もじワク研究
5.フォント「春秋-tsu」 | 太郎次郎社エディタス
中國文字起源于插圖,即我們熟知的甲骨文。春秋通字體以這種古文為依據,加以修改及調整而成。這款字體共收錄了1006個漢字,雖然數量不多,但這樣的設計仍讓人感到活潑有趣。
Photo: 太郎次郎社エディタス
Photo: 太郎次郎社エディタス
不同于英文字體設計,一套中文字體約有2萬多個字元,設計一套字體需花2~4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因此關于繁體字型的數量并不多。但不可否認的是,不論字型在何種場合的應用,在一種不自覺的潛意識下,都深深地影響著我們。
不同的字體會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適當的選用字體可以有效地吸引網站觀眾的注意力,并有助于加強品牌訊息的傳遞,甚至進而影響他們的選擇,達到說服力。